1. <p id="ccvtq"><strong id="ccvtq"><xmp id="ccvtq"></xmp></strong></p>

        你聽說過農業氣象災害監測預測技術嗎?

        科普中國-科學原理一點通 2021-09-06

          農業氣象災害監測預測體系能夠實現對氣象災害的發生、發展過程從宏觀到微觀的全程跟蹤監測,這為農業氣象災害的預防、控制工作提供了依據,也最大程度地降低了農業氣象災害帶來的農業損失。

          氣象災害監測預測技術的發展離不開災害指標的確定。在近幾年的科學研究中, 農業干旱、寒凍、洪澇等氣象災害指標也在相對完善。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1、干旱指標

          干旱指標是干旱監測技術運用的核心內容,用于表示區域內空氣的干燥程度,可以根據連續無雨日數、土壤相對濕度、作物受旱面積、水田缺水率等確定,在干旱災情的分析中有對比、度量等重要作用。

          2、寒害指標

          寒害是指溫度低于最低溫度對作物產生的傷害,包括冷害和凍害,冷害是指零上低溫對作物造成的傷害,凍害則是指零下低溫對作物的傷害。寒害在我國北方地區十分常見。

          3、洪澇指標

          洪澇一般在降雨量、降雪量較多,處于常年風暴潮、熱帶氣旋的堤壩地區發生。洪澇災情的監測指標包括基本指標和擴展指標兩種。

          隨著科技的發展,農業氣象災害監測預測技術已經被應用在了多個方面:

          1、地面監測應用

          地面監測指的是安裝在果蔬或農作物的種植田內的監測設備,如溫濕度傳感器、風速風向儀等。通過地面監測儀器,技術人員會獲取一些必要的氣象數據。一旦發現數據有明顯異常,系統就會發出警報,技術人員可以將這些數據進行重點分析并判斷將要發生的氣象災害。地面監測技術不僅可以同時監測多種氣象災害,還擁有高信息分辨率的應用優勢。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2、遙感監測應用

          遙感衛星能對大范圍農業氣象活動進行動態觀察,對影響范圍較大的災害天氣有良好的監測效果。除此之外,遙感監測的數據反饋效率也比較高,能夠滿足對大多數氣象災害的監測需要。

          3、數理統計預報

          利用信息化監測設備收集大量實時氣象數據之后,這些氣象數據需要進行專門的統計、分析和處理。風力、溫度、濕度的變化等是需要進行統計的主要數據內容。

          目前,我國在農業氣象災害監測預測方面研究眾多,已經建成了多種農作物品種的監測預測系統。不過仍有許多不足,未來還需要深入研究,加快建立健全與當代農業發展相適應的監測預測系統。

          本文由北京信息科技大學通信學院副教授李紅蓮進行科學性把關。  

          科普中國中央廚房

          新華網科普事業部

          科普中國-科學原理一點通

          聯合出品

        責任編輯:王超

        科普中國APP 科普中國微信 科普中國微博
        科普中國-科學原理一點通
        是中國科協為深入推進科普信息化建設而塑造的全新品牌,旨在以科普內容建設為重點,充分依托現有的傳播渠道和平臺,使科普信息化建設與傳統科普深度融合,以公眾關注度作為項目精準評估的標準,提升國家科普公共服務水平。

        猜你喜歡

        夜夜未满十八勿入爽爽影院

          1. <p id="ccvtq"><strong id="ccvtq"><xmp id="ccvtq"></xmp></strong><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