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起有腿的魚,不瞞你說,我最先想起的,是這個畫面。
菌先生,你剛才說的那個有腿的魚,它長這樣嗎?
emmmmmmm,我們言歸正傳。不管你相不相信,我都得斬釘截鐵的告訴你,鯨魚確實有過那么一段有腿的時期。(鯨魚:害呀,這年頭誰還沒有個美人魚的夢想呢)這事兒,還得從進化說起……
在生物進化樹中,鯨類雖然是一個小分支,但卻十分令人著迷。因為鯨類在海里生存其實是一件神奇的事情。不信你看看這些細思極恐的小知識:
1、鯨類是熱血動物,要知道恒溫魚類在海洋中是極少數的。
2、鯨類有胎盤,生產方式為胎生,并且還有喂奶的行為。
3、它們終年生活在水中,卻沒有腮,用來呼吸的是兩個肺。
4、沒有鼻子,但有氣孔,氣孔在頭的內部分為兩個鼻腔通道。
5、鯨類有頭發。(想不到吧,我頭發居然比程序員多?。?/p>
華生,你是否發現了盲點?沒錯,它們跟陸地動物真的太像了!因此科學家猜測,鯨類是不是從陸地四腳獸進化來的?
我們先從解剖學來看哈,因為表面直觀,鯨鯨子們都是“平平無奇”的一條條大魚,想要事情沒那么簡單,那就得把它們的“底褲”扒開。
你們看鯨魚的手手,為什么稱作手呢?因為它們鰭狀的前肢骨骼中,有手臂、手腕、手指這些不同功能的骨骼區分。
然后請大家把注意力轉移到鯨魚尾部那個奇怪的小骨頭上去。
不會吧不會吧,這東西不會就是鯨魚的腿吧
本著求真務實的精神,我往上翻了鯨魚的幾代,找到了這家伙—Basilosaurus(背脊鯨或龍王鯨)。因為它們還保留著沒有退化完全的小后腿。所以我們先叫它“小腿鯨”。
它們生活在距今3600—4500萬年的始新世晚期。
它的發現可以很明顯的看出鯨魚是由陸地四腳獸進化來的。因為它就是正在進化中的物種。
我們先來看一下海豚的不同發育階段照片。可以發現隨著年齡的增長,海豚氣孔的位置逐漸從面中部合并長到頭頂去了。
然后我們再來品一品小腿鯨的頭骨,它們氣孔的位置不像現代鯨一樣在頭頂,也不跟陸地動物長在面中部,而是正好處于臉和頭之間。
左:陸地哺乳動物 中:背脊鯨 右:現代鯨魚
但這些還不夠充分(對,當時科學家也這么認為),于是大家又費盡千辛萬苦找到了鯨魚族譜上靠近頂端的下一位證人——Maiacetus inuus(慈母鯨)。下面就簡稱為“大腿鯨”吧。
我想我找到了鯨魚的腿!就是它!
起初科學家發現它們的時候,怎么看怎么像是史前的陸地動物,但奇怪的是,大腿鯨的骨骼化石全部出現在富含海洋生物化石的地方。這曾一度讓大家陷入迷惑。
但是后來發現大腿鯨和小腿鯨頭骨上相似的地方,真相就慢慢清晰起來了。
雖然化石可以非常直觀的看到曾經存在過的生物進化過程,但是總有些像有大腿鯨這樣的小搗蛋出現,模糊了四肢陸地動物與完全水生生物之間的界限。容易出現失誤判斷。
那么,還有一種絕密的武器,它叫DNA。在尋根溯源方面,這絕對是一把好手。
于是鯨魚的DNA就被拿去和其他物種做比較,比一比,發現出事了:好家伙,與鯨魚DNA相似度最匹配的竟然是河馬!
雖然這不能證明鯨魚就是河馬進化來的,但這個信息告訴我們鯨魚的祖先和河馬的祖先,可能是同一種動物。
這樣一來,發生在河馬身上的一些怪事兒似乎也可以猜出原因了。因為河馬也有和有大腿鯨一樣形狀特殊的踝骨。
并且河馬作為陸地哺乳動物,卻在水中產仔,甚至哺乳。
那么問題來了,你們覺得是什么樣的原因導致了河馬和鯨魚這個“共同祖先”的一部分群體選擇下海這樣的方式“離家出走”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