提起冰川,大家能想到的或許只是它們在不斷消融,但你知道嗎?我們的母親河——長江和黃河,就發源于冰川,我國著名的河西走廊的綠洲都是靠祁連山冰川融水哺育的。
那么,與我們關系如此密切的冰川,究竟是那樣形成的呢?
冰川到底是什么?
冰川是一種較長時間存在于地球寒冷地區的、由多年降雪不斷積累變質形成的、具有一定形狀的、運動著的天然冰體。冰川不同于一般天然或人工凍結的冰,它們能夠在自身重力作用下,沿著一定的地形向下滑動。
(圖片來源:veer圖庫)
冰川是怎樣形成的?
冰川是水的一種存在形式,是雪經過一系列變化轉變而來的。要形成冰川,首先要有一定數量的固態降水,其中就包括雪、霧、雹等。沒有足夠的固態降水作“原料”,就等于“無米之炊”,根本無法形成冰川。
冰川存在于極寒之地。地球上的南極和北極是終年嚴寒的,在其他地區只有高海拔的山上才能形成冰川。我們知道,越往高處溫度越低,當海拔超過一定高度,溫度就會降到0℃以下,固態降水才能常年存在,冰川學家將這一海拔高度稱為雪線。
(圖片來源:veer圖庫)
冰川能夠在高山上發育,除了要有一定的海拔外,還要求高山不要過于陡峭。如果山峰過于陡峭,降落的雪就會順坡而下,無法形成積雪,也就談不上形成冰川。
隨著外界條件和時間的變化,雪花落到地上后,會變成完全喪失晶體特征的圓球狀雪,稱為粒雪,這種雪就是冰川的“原料”。
(圖片來源:veer圖庫)
積雪變成粒雪后,隨著時間的推移,硬度和彼此之間的緊密度不斷增加,大大小小的粒雪相互擠壓,緊密地鑲嵌在一起,其間的孔隙不斷縮小,以致消失,雪層的亮度和透明度逐漸減弱,一些空氣也被封閉在里面,這樣就形成了冰川冰。
冰川冰最初形成時是乳白色的,經過漫長的歲月,冰川冰變得更加致密堅硬,里面的氣泡也逐漸減少,慢慢地變成晶瑩透徹、帶有藍色的水晶一樣的老冰川冰。
冰川冰在重力作用下,沿著山坡慢慢流下,就形成了冰川。
好家伙,這么一看,形成冰川可真是一項大工程!
冰川的分類
世界上的冰川分為兩類,一類是大陸冰川,一類是山岳冰川。
在南極和北極圈內的格陵蘭島上,冰川是在一片大陸上發育的,所以稱為大陸冰川。而在其他地區,冰川只能在高山上發育,所以這種冰川稱為山岳冰川。
全世界的冰川面積共有1500多萬平方千米,其中南極和格陵蘭的大陸冰川就占去1465萬平方千米。因此,山岳冰川與大陸冰川相比,規模極為懸殊。
(圖片來源:veer圖庫)
巨大的大陸冰川上,漫無邊際的冰流把高山深谷都掩蓋起來,只有極少數高峰在冰面上冒了一個尖。遼闊的南極冰川,過去一直是個謎,深厚的冰層掩蓋了南極大陸的真面目??茖W家們用地球物理勘探的方法發現,南極冰川下面有許多小湖泊,而且這些湖泊里還有生命存在。
(圖片來源:veer圖庫)
我國的冰川
我國的西部,高原雄踞,高山聳峙,孕育了許多山岳冰川,我國是世界上山岳冰川最發達的國家之一。我國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山高原約有200萬平方千米。號稱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和帕米爾高原盤踞西陲,巍峨的喜馬拉雅山、昆侖山、祁連山、天山和阿爾泰山直插云天。
我國的冰川都屬于山岳冰川。就是在第四紀冰川最盛的冰河時代,冰川規模大大增加,也沒有發育為大陸冰川。以前有很多專家認為,青藏高原在第四紀的時候曾經被一個大的冰川覆蓋,即使到了現在,國外有些專家仍持這種觀點。但是經過考察和論證,我國的冰川學者基本上否定了這種觀點。
(圖片來源:veer圖庫)
結語
冰川是地球上最大的淡水資源,也是地球上繼海洋之后最大的天然水庫。仰望純凈而壯觀的冰川,在贊美造物的鬼斧神工之余,也不禁感嘆人類的渺小,我們應該時刻懷揣敬畏,與自然和諧相處。
出品:科普中國
作者:地球故事
監制:中國科普博覽